水稻遗传育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996年7月获批建设,2005年12月被安徽省科技厅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在省科技厅组织的历次定期评估及年度考核中,均取得“优秀”等次。
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安徽省水稻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紧跟水稻遗传育种学科研究前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水稻种质资源鉴定与优良基因挖掘;优质高产抗病广适型水稻新品种培育;高效精准基因编辑与选择技术研究与应用。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将重点实验室建成集聚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领域高水平人才基地,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开展重大国际合作的能力,成为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实验室在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水稻种质资源创制、水稻基因编辑工具开发及应用等方面,研究水平位于国内先进行列;在水稻育种技术、资源创制、品种培育相结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水稻种质资源保存量达14000多份,创制“祥504S”“瑞18S”等优质、高配合力、广适的水稻亲本,育成并推广100多个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在《Genome Biology》《Molecular Plant》《Nature Plants》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92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育成的新品种等成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面积示范,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