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安徽科学观测实验站(2014),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3万元,地方配套67万元。项目新建隔离网室1088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含农机具)28台(套)。该项目于2014年3月2日获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农计发〔2014〕36号),2014年11月4日获初步设计批复(皖农计〔2014〕223号),于2014年12月开始建设,截止2017年8月完成验收工作。
实验站主要围绕保护生物学、种质创新两个方向,以区域性主要农作物及特色经济作物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研究及建立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科学观测、科学实验和技术示范三个平台建设。实验站现有固定人员14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8名;正高2名,副高7名;科研工作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导,其中40岁以下人员占比50%。
实验站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实验室安全、技术资料信息保密等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28台(套)仪器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运转良好,配套的水、暖、电、气等设施运转正常。
实验站通过与“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交流与互动,发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基因资源创新和利用的优势特色,在收集、发掘和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优良基因资源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共收集、引进、鉴定各类种质资源2616份,其中小麦546份、大豆330份、大麦232份、花生460份、芝麻321份、甘薯527份、油菜200份。从中筛选出小麦优异资源38份,大豆高抗SMV20份、抗根腐病55份,大麦无芒1份、抗条纹病37份、矮杆2份,甘薯高干率28个、高胡萝卜素5份、高花青素7份、高抗旱材料1份,油菜抗根肿病12份、高含油量17份,花生高抗枯萎病材料12份。创制中抗赤霉病小麦新种质17份、桔红花油菜1份。实验站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两项,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1篇,参与完成著作1个,制定地方标准5个,参选国审品种3个及省审品种23个,获得新品种保护权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