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肥西县官亭林海回民社区和童大井村的5000亩芥菜长势喜人,已进入收割期。省农科院科研处组织有关专家对蔬菜所承担的安徽省财政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蔬菜全产业链绿色增效关键技术转化与应用”进行了现场评议。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院士、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原首席科学家杜永臣研究员等组成的专家组现场抽测显示,“皖芥2号”平均亩产达5750kg,“皖芥3号”平均亩产达8160kg,其产量、商品性、抗病抗逆性均明显优于对照。
“以前,当地种植户习惯一年就种一季水稻,因此‘冬闲田’比较多,项目实施后,加种一季芥菜,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官亭示范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胜告诉记者,在省农科院蔬菜所专家指导下,大量昔日的“冬闲田”变成了农民的“增收田”。
近年来,省农科院蔬菜所承担了安徽省财政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蔬菜全产业链绿色增效关键技术转化与应用”,在肥西建成万亩芥菜生产基地,集成示范了水稻-芥菜水旱轮作栽培模式以及工厂化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一体化、机械化栽培和标准化、数字化加工等新技术5项。“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条件下,芥菜亩均增产400kg,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20%,节省人工成本30%,亩均增效450元,带动周边30多个合作社增收。”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严从生说。
合肥振雨牧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解正雨,是一名80后的返乡创业青年。创业的第一年,他曾尝试种植小麦、水稻和养殖水产,但遭遇了较大的亏损。第二年,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才扭亏为盈。“我采用的是一季粮食一季菜的种植模式,水田是‘水稻-芥菜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旱地是‘小麦-芥菜轮作种植模式’, 连续两年实现盈利。”解正雨告诉记者,他种植的瓜菜品种均由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引进,西瓜主要是金绿红玲,芥菜则是皖芥2号和皖芥3号等。
此外,项目组还与王仁和米线合作,建立数字化加工工厂,优化了蔬菜加工工艺,转化了满足米线配料、下饭菜等不同加工产品需求的专用型芥菜品种,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从种子到餐桌全产业链闭环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