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经作所郑曙峰研究员合作发明的“纤维主体长度≥35毫米的机采长绒棉原棉生产方法”获欧洲发明专利,专利号EP4283025。
该专利由新疆农科院主持完成,对长绒棉种植管理、棉花加工工艺及其关键参数进行了系统创造性设计。本方法已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两家企业应用,成功生产出纤维主体长度≥35毫米的无异性纤维污染的机采长绒棉原棉。使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长绒棉原棉纤维,纤维长度在36.5毫米至38.4毫米,比强度高(43.2-46.1厘牛/特克斯),整齐度高(86.8%-87.1%),异性纤维少(0.2-0.4克/吨),杂质低(2.6%-3.4%)。
新疆长绒棉品质上乘,具备精、细、薄等特点,为高端纺织原料,种植面积占新疆棉田总面积5%以下。但因长期难以实现机械化采摘加工,种植效益不及普通棉花(陆地棉),近年种植规模缩减较多。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付广研究员表示,该方法的应用,打破了新疆优质长绒棉采收依赖手工、加工依赖进口设备的局面,将更好满足我国纺织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