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阳光明媚,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迎来一群特殊访客。合肥市亳州路三(4)中队的一群红领巾们在中队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踏入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神秘殿堂,开启了一场关于小麦与油菜科研的神秘探索。
在我院成果展厅,工作人员给同学们介绍了农科院的历史、科研及各种成果,让小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农业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孩子们井然有序的认真听、仔细看,从丰富的各种作物新品种、新肥料,到皖南黑鸡、黄兔、鱼等新品种,到各种市面可见的加工成品,孩子们惊叹不已,感叹:“原来农业的世界这么丰富多彩!”
走出成果展厅的小朋友们围坐在展厅门前绿意盎然的草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放式科普课堂正在这里展开。作物所小麦品质改良团队副研究员张琪琪用温暖的笑容开启了今天的互动:"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平时吃的面包、饼干,它们的原料是什么吗?""面包!""饼干!"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清脆的回答声此起彼伏。当张琪琪进一步追问"小麦是怎么变成这些美食的"时,孩子们眨着好奇的眼睛,陷入了思考。从小麦的起源说起,张琪琪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描绘了我省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历程。她特别强调:"现在我们科学家最关注的,是如何让小麦既高产又优质,还能抵抗病虫害和各种逆境。"
在绿浪翻滚的麦田里,处处藏着科学的奥秘。"为什么这些麦子有高有矮?""小盆里的麦苗为什么要挂标签?""有些麦子为什么要住在'冰箱'里?"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问题,张琪琪一一耐心解释:"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一样,每一株小麦也都有自己的科研价值。"从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的科研攻坚,到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历程,科学的奥秘在孩子们面前徐徐展开。
"原来我们吃的每一口面包背后,都有这么多科学家在努力啊!"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在观察体验中,张琪琪适时引导孩子们思考:"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希望大家都能珍惜盘中餐。"活动结束后,不少孩子表示,这次科普之旅不仅让他们认识了小麦的一生,更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最热闹的当数在油菜团队试验地科普环节。油菜基地的绚烂花海映入眼帘,油菜团队的初明光带领同学们漫步其间,赏花论道,从十字花科讲到试验地里的各种油菜资源。油菜花为何色彩斑斓,黄、白、橘、紫,竞相绽放?有粉与无粉,花形各异,作用何殊?油菜地里套袋的袋中菜花,又藏着怎样的玄机?问题如梭,好奇如织,同学们沉醉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初明光和蔼指导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油菜,讲解油菜花的结构,解析病变植株,耐心有趣悉心讲解;……春光明媚,学生们亲历科学人员在田间地头的科研实践,体味农业科研的不易和趣味。“老师,我长大后也想当个农业科学家,我可以和初老师合影留念吗?”一个可爱的小男生悄悄跟工作人员耳语,“要好好学习!爱父母,爱老师同学,爱国家,爱农业,长大后你自然可以做你喜欢的职业!”,学生们露出了敬佩的神情,感受着科学家精神,同时,这颗“种子”在每位队员心里扎下了根!
初明光和励志长大成为农业科学家的小朋友的合影成了春日里油菜试验地里最美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