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对再生稻育秧遭遇降温天气的几点技术建议

发布时间:2022-03-22 10:05   来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阅读: 次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我省再生稻育秧一般从3月中旬开始。近几天各地都在育秧,少数农户在3月10日前后就开始育秧,部分苗床秧苗已经现青;多数种子刚刚落地;还有部分农户正在备种准备育秧。但据气象部门预报,16-17 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部分地区将有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阵风 7~8 级;平均气温将下降 7~10℃,将出现轻度倒春寒。18 日早晨最低温度8~10℃,山区 4~6℃。 20 日有中到大雨。此次降温和降水对再生稻育秧和秧田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固秧棚,保温防冻。对已经育秧的大棚,要使用绳子或者粘带固定,检查四周是否破损,如果破损要及时用农膜补好,防止大风吹坏棚膜造成漏风降温,起到保温效果。检查农膜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保证大棚表面整洁,遗留枯枝烂叶等杂物会影响保温被的使用并且容易划伤大棚膜。另外注意安装前要准确量好大棚尺寸,科学设计棚架安装位置,四周可以使用沙袋固定,棚膜四周用土压实。

二、适时育秧,提高育秧质量。原则上要求再生稻育秧在3月中下旬进行,但是如果出现今年的这种情况,建议适当推迟育秧时间,避开倒春寒天气对秧苗的影响,要注意抢冷未暖头播种。在种子处理上,严格浸种消毒,科学催芽;有条件的在种子催芽后药剂拌种处理,可有效预防绵腐病、立枯病等秧田病害发生;要做好种子种衣剂处理或使用壮秧灵等预防立枯病、青枯病;露地薄膜覆盖育秧的,前期一定要薄膜边全部扎入秧厢泥中,不留空隙(防冷空气侵入),并在倒春寒来临前1天灌齐秧田田面水,但不上厢,以防低温冷害。

三、注意检查,防治病害。在大棚“封闭”期间千万不能不管不问,要经常观察大棚内的秧苗生长或者种子出苗情况,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气温急剧上升时要适时揭膜通风降温,避免高温烧苗;在容易发生立枯病的秧田,应视苗情在秧苗一叶一心后补浇1-2次70%敌克松1000-2000倍液防治立枯病;秧苗3叶期后青枯病严重的苗床立即灌水上床,水层高度为苗床的2/3,进行串灌。

四、积极补救,培育壮苗。倒春寒和大风天气过后,要及时加强秧田田间管理,促进秧苗健壮生长。一是及时揭膜炼苗,倒春寒过后气温将急剧回升,要搞好炼苗,不能不揭膜造成烧苗,又要防治突然大面积揭膜造成秧苗不适应导致失水萎焉;二是增施速效氮肥,加快秧苗生长,要根据苗情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可以人工撒施或者无人机撒施。三是继续加强病虫害防治。重点做好立枯病和飞虱的防治。

五、及时移栽,确保活棵。再生稻适宜移栽期从4月中旬开始,此时气温一般回升到20度左右,秧苗可以达到4叶左右。要抓住晴好天气、秧苗情况多组织人手、机械抢晴插秧;结合应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机插秧高效浅插技术等;规划好机插秧线路,减少机插秧空行走蔸,预先留好备用秧,以便及时人工补秧;不提倡使用再生稻大田直播方式。


(安庆市农技推广中心  陈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