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我省双季早稻播种关键时期。据安徽省气象台公众号消息,3月下旬我省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4-6成,23日后温度回升。针对当前天气条件和生产特点,建议按照“科学选种、适期播种、统一育秧、加强田管、壮苗下田”的技术路线,做好早稻播种育秧工作,为早稻丰收打好基础。
一、选好良种,适期播种。选用全生育期100-105天,高产、多抗、优质、中粗杆、分蘖性较强的品种,生育期超105天以上的品种,需较正常播期品种提前5-7天育秧。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二、加强田管、培育壮秧。
以标准化育插秧(机械化流水线播种→大棚绿化旱育→机械化栽插→配套大田管理)为主线,融合农机农艺技术,主攻育秧薄弱环节,培育出适宜机械化栽插的适龄壮秧。
1.基质育秧:建议使用基质育秧,每亩用育秧基质150升左右,也可采用营养土和基质按1:1比例混合拌用。
2.浸种露芽:机播前2-3天,用氰烯菌酯或50%氯溴异氰酸可溶粉剂浸种,时间24小时,起水沥干通气6-8个小时后,加150PPM烯效唑液,再续浸6-8小时;起水沥干后摊凉12小时,然后再用“拌种剂”拌种。或者正常浸种后用63%吡•萎•福干粉种衣剂或29%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拌种,即防病又防虫及驱鸟。稻谷手抓轻捏不粘即可机播。
3.机械播种:机械播种生产量每小时600-800盘,常规早稻每亩30盘,每盘播量为150-160克,杂交早稻每亩25盘,每盘播种量100-120克,要求播种均匀,喷水水箱加98%噁霉灵可溶粉剂2000-3000倍,喷水量以湿透底土为宜。
4.大棚炼芽 :将机播硬盘放至露芽大棚(或用塑料膜覆盖)保温保湿,温度控制在25-30℃左右,入棚48-72小时左右,待秧苗立针(出苗2-3mm)后即可运至秧田排盘,大田摆盘时两畦之间留有操作行,方便管理工作。
5.秧田排盘 :在播前20天或更早平整,开沟起畦,秧畦宽140-150cm,畦沟深度30cm,沟宽30cm,秧池外围沟深40厘米,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cm,开好平水缺。苗盘按两行对立排放,灌水使秧盘土壤充分湿润。一般情况下在机插前5-7天炼苗并喷药防虫、防病,确保秧苗带药机插。
6.水、温、肥管理:三叶期前,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如出现表层发白,或者中午心叶有卷曲应及时喷水。移栽前一周左右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大棚温度白天控制在30℃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5℃以上。四叶期用1-2%的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雾,补充养份,培育壮苗。对长势偏弱的苗床,可用0.5%的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氢钾液浅施1-2次,防治脱肥死苗。
7.病虫防治 :秧苗期注意立枯病、苗稻瘟的防治。在播种后立即用 98%噁霉灵可溶粉剂或者3.2%甲霜•噁霉灵水剂防治水稻立枯病,在秧苗2.5-3叶期再用3.2%甲霜•噁霉灵水剂喷雾防治一次立枯病。如果发生青枯死苗、黄枯死苗时,及时用药防治,3叶期用500倍的40%稻瘟灵防治苗稻瘟。
8.壮秧标准:秧龄20-25天,叶龄3.5-3.8叶,苗高12-18公分,单株绿叶2.5叶、白根数12-16条,秧苗生长整齐健壮,青秀无病。平均1cm2成苗1-2株,秧块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苗齐苗匀,根系盘结,提起不散,卷起不断裂。
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陵综合试验站
2022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