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下旬正值我省早稻、再生稻的营养生长期和中稻的育秧期。针对近日出现的低温天气(平均气温低于20℃,夜间最低温度达13℃,且持续时间长),较常年同期温度明显偏低,对早、中稻产生一定影响。为确保水稻丰产增收,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指导意见。
1.双季稻早稻及再生稻头季稻
当前,早稻及再生稻的头季稻处于营养生长期,该时期必须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早稻及再生稻才能生长出高产苗架,形成高产优势群体。长期低温天气,使得稻田土壤养分有效性变差,还原性增强,早稻根系活力变弱;水稻不能快速长出高产长势,导致低位分蘖较少,分裂节位升高,穗型变小,有效穗减少,最终导致产量降低,严重时,可引起“僵苗”;同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下降。针对5月易发的低温冷害,建议:(1)合理灌溉,以水调温。冷浸田、烂泥田等要开好排水沟,排除冷浸水,降低地下水位;水稻灌溉宜日浅夜深,以利于提高水温和泥温。若遇到强寒潮,更应适当深灌,以水防寒,同时要注意勤换水,淹水时间每次不要超过3天;(2)露田中耕,提高泥温。温度回升后立即排水露田,并进行中耕,以有效地增加泥温,供应氧气,减少还原性有毒物质,促进水稻生长和分蘖,但高温晴天不可骤然排水,要逐步排水;(3)增施速效肥,增温又保温。及时追施一些热性肥料,如能保暖增温的灰肥等,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4) 叶片发黄早衰,要喷施叶面肥1-2次,采取叶面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方式,促进叶片正常生长。
2.中稻育秧
目前中稻正处在育秧阶段,低温会导致水稻烂秧、死苗、黄苗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秧苗光合作用强度明显下降,幼苗生长受到影响;呼吸强度先增强,后下降、根的呼吸明显减弱,根系活性和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当叶片蒸腾大于根系吸水时会出现生理性青枯;低温会使原生质透性增加、氨基酸外渗,在根际环境里出现大量的氨基酸,为病菌大量繁殖提供了营养源,会引起青枯、立枯病。针对5月低温,解决方案:(1)选择地势较高,通风透光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块作为育苗场地;(2)早晚覆膜,保持床内小气候,减少低温对根系的影响;(3)遇到特冷天气,需浇透水,减少原生质渗透;(4)增施磷肥和菌根真菌,将磷元素的含量增加一倍,培育根系活性高、抗寒能力强的壮苗;(5)喷施叶面肥,喷施叶面肥1-2次,采取叶面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方式,促进叶片正常生长。
(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吴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