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省内首批抗根肿病杂交油菜新品种“皖油206R”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省各地市农业技术部门、相关种业公司、种子经销商以及油菜种植大户代表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该科研成果转化获得2023年省财政厅成果转化项目的资助支持。
观摩会现场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油菜新品种“皖油206R”与新技术示范面积500多亩,示范区油菜长势均匀、良好,病虫害较轻,成熟期整齐一致熟相好。示范区采取“统一播种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机防机收”等绿色轻简化栽培模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于会前组织有关专家,对休宁县商山镇荪田村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进行了现场理论测产。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情况介绍,实地查看了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皖油206R”示范现场,并随机抽取代表性田块进行现场测产,核心示范区测产结果为亩产量255.5Kg菜籽,较当地非示范区油菜每亩增产146.5Kg。该品种表现出优良的抗病性与丰产性,在现场观摩会上获得与会专家的好评和种子经销商及油菜种植大户的青睐。
油菜根肿病近年来成为我国油菜生产上重要病害,发病区域规模迅速扩大并呈逐年加重趋势,目前我省油菜主产区均有根肿病的发生危害。针对油菜生产上的根肿病难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团队进行了十多年的根肿病课题攻关研究,从油菜根肿病的发病机制与根肿菌生理小种的变异、油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抗病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抗根肿病新品种的选育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课题组通过攻关育成了安徽省首批抗根肿病油菜“皖油206R”等新品种3个,填补我省该类油菜品种的空白,制定了油菜根肿病国家行业标准1项与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研制的“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被推荐为2022年安徽省农业主推技术。该科研成果为我省油菜扩大种植面积与提高产能提供了品种与技术支撑,保障了我省油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