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由院蔬菜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皖北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马铃薯新品种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太和县举办。院成果转化处副处长胡正发,太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皖北研究院院长李冰出席会议并致辞,省内外马铃薯科研、农技推广、储运加工、种薯繁育、农机装备、生物降解地膜、肥料农药等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200人参会。共同现场见证新技术支撑安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取得新突破。院蔬菜所副所长、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廖华俊出席并主持会议。
在室内会议阶段,与会人员围绕“马铃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技术支撑及服务”进行深度对接和交流。会上,卞春松研究员分析了安徽及中原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提出要聚焦产业问题,加强早熟优质品种选育,充分发挥早上市、高效益优势,强化特色,打造品牌;薯地壹(上海)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等产业链配套服务企业围绕马铃薯采后加工、储藏销售、种薯生产、绿色机械化栽培技术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等主题,介绍了各自优势和经验。廖华俊表示,本次研讨会的主旨就是要整合马铃薯产业链各方资源,优化全链条路径,实现马铃薯在太和县乃至安徽省订单种植,通过三产融合从基地直达餐桌。
在太和县三塔镇李双湖村马铃薯新品种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现场,三塔镇党委书记张西博介绍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廖华俊围绕基地在品种选择、种薯处理、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领域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
与会人员,现场品鉴了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不同品种马铃薯口感与风味,观摩了马铃薯机械杀秧和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马铃薯收获机作业。该基地在合肥综合试验站长期指导下,通过采用徽薯1号等马铃薯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生产管理水平与产量均居省内前列,现场实收亩产达5000公斤,获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